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掌握發展主動權,構筑競爭新優勢的戰略舉措
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得益于各次產業持續快速增長。新世紀以來至國際金融危機前,鋼鐵、石化、紡織、輕工、電子信息、船舶、裝備制造、醫藥、汽車等重點工業以及交通運輸、物流等重點服務業保持了速增長。雖然國際金融危機對產業短期增長沖擊很大,但在產業自身內生增長驅動和國內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多數重點產業繼續得以保持較增長態勢。
在中國傳統產業方面,發展狀況持續向好,優勢領域正在擴大。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已位居前列;重點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產業布局、所有制結構有所改善,貿易規模迅速增長,貿易結構升級明顯;許多產業正由大變強,紡織、輕工、船舶、鋼鐵工業在國際上擁有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繼續保持和擴大傳統產業的競爭力增強趨勢,讓有利的形勢變得更加有利,大力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這既是支撐國民經濟長期穩定運行和良好發展態勢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保障中國社會和諧的客觀要求,是符合中國實際的一種必然選擇。
與此同時,在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內,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繼續加速發展,資源環境壓力巨大,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刻不容緩。新科技革命和新產業革命正在孕育和發生當中。國內外形勢表明,牢牢把握科技和產業趨勢、搶占先機、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下一代信息網絡、生物、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既是我國掌握發展主動權,構筑競爭新優勢的戰略舉措,更是增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時代性要求。
由此,形成傳統產業持續升級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的態勢,實現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相互呼應,構筑一種新的產業發展格局,是中國21世紀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