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三洋公司的鋰離子電池系統驅動的Mira電動汽車,打破了一次充電行駛里程的紀錄,行駛了1000公里。原紀錄也由三洋公司保持。
圖片由日本電動汽車俱樂部提供三洋電氣公司計劃在2016年之前,在歐洲投入8億歐元(9.75億美元)的風險投資,以開拓其太陽能和能源業務。今年年初,公司已經啟動了幾個發展和擴張項目,以實現這個目標。
該公司為日本主要電氣公司之一,意圖加強其光伏生產能力,同時促進與其相關的鋰離子電池和能源管理系統業務,如遙控器和其它能源系統產品。
三洋公司在歐洲的長期目標是,將其位于匈牙利的光伏模塊裝配廠的生產能力從165兆瓦擴大到315兆瓦。
三洋將提供一套名為“智能能源系統”(SmartEnergySystem)的產品,它可以削減能源成本,并減少工廠、學校和商店排放的二氧化碳。
該系統綜合了三洋公司的能源生產技術,包括光伏系統、能源儲存和能源效率技術,對供應空調和照明系統的清潔能源實現了大化控制。
該系統能夠被小規模安裝,例如家用;也方便于中型安裝,例如商店;甚至適用于像工廠這樣的大型安裝。
不斷增長的需求
Sanyo(美國場外交易板代碼:SANYY)公司表示,公司的主要發展動力,來自于各國不斷增長的清潔能源的需求,以及實現碳減排目標的需求。
公司期望各國政府能夠針對減緩氣候變化,制定優惠的政策。今年2月,該公司對英國可再生能源資助計劃表示贊賞。
公司還表示對進入德國成熟的太陽能市場非常期待,因為德國從2000年就開始實行類似的資助計劃。
三洋歐洲太陽能部門負責人ShigekiKomatsu說,這些資助計劃使德國可再生能源市場每年增長大約3億瓦,并建立了全球大、先進的太陽能市場。
作為這次投資計劃的附帶宣傳,公司還希望證明,懷疑北歐的氣候環境不利于太陽能技術是沒有必要的。該公司的說法是,從2003年開始,就曾成功地向英國銷售太陽能模塊。
為了在歐洲建立其品牌知名度,三洋公司還積極參加了各種太陽能展覽會。在3月舉行的倫敦綠色建筑展覽會(EcoBuild)和本月在慕尼黑舉行的太陽能展覽會(Intersolar)上,公司展出了其采用了本征薄層異質結(HIT)技術的太陽能電池。
今年五月,由三洋公司的鋰離子電池系統驅動的Mira電動汽車,打破了一次充電行駛里程的紀錄,行駛了1000公里。原紀錄也由三洋公司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