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香蕉网在线观看-欧美成人午夜做受视频-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欧美成人午夜影院-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廣州菱控|三菱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 正文
新聞搜索
新新聞
本月熱門TOP10
中國的節能空間還有多大
http://yucd.cn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更新時間:2010-6-22
分享到:
中國的節能空間還有多大

  面對不斷攀升的能源價格以及日趨嚴峻的貿易摩擦與貿易保護主義,中國長期依賴出口以及能耗產業的增長模式將不得不轉變。從長遠看,加大節能技術及新能源開發的投入力度、調整國民經濟產業結構,逐漸引導經濟向第三產業縱深、特別是現代服務業拓展,是實現國家經濟與能源安全的重要保證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速增長。人均GDP由1997年的不足700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過3300美元。然而,伴隨而來的能源問題日益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能源發展面臨著既要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又要減輕環境污染的雙重壓力,事關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

  在保持經濟穩步增長態勢的同時,如何實現能源的有效節約與利用,有效緩解與終解決中國的能源問題?筆者經過相關的研究,試圖在三個方面尋求答案:其一,在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中國經濟到底還有多大的節能潛力?其二,在當前生產率水平下,速經濟增長的能源代價有多大?其三,節能的路徑如何選擇?

  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縱觀1994~2007年經濟與能源的發展現狀,中國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一方面,能源需求迅猛漲。統計數據顯示,1993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量為7.45億噸標油,過俄羅斯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能源消費國。近幾年,中國的終能源消費出現大幅增長,從2002年的6.2億噸標油,到2006年12億噸標油,四年將近翻一番 ,僅次于頭號能源消費量的美國。

  另一方面,能源供給面臨巨大挑戰。國內方面,首先,自有能源儲量日漸枯竭,形勢嚴峻。根據地質部門第三次煤炭預測統計,中國現已查明的煤炭資源量為6769億噸,生產礦井和在建礦井已占用1916億噸,尚未利用的資源量為4853億噸。在尚未利用的資源量中,精查儲量810億噸,其中,目前可選用建井的儲量為227億噸。

  同時,根據全國油氣資源評價結果,國內石油資源量為94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為38萬億立方米。到2002年,全國石油剩余可采儲量為24.25億噸,天然氣剩余可采儲量為20169億立方米 。

  其次,開采、加工轉換和終端利用效率低。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中國鋼鐵工業的噸鋼綜合能耗出30%、粗銅冶煉能耗出37%、氧化鋁出53%、玻璃出66%、水泥熟料綜合煤耗出75%、煉油出69%。這使得中國能源供給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國際方面,能源的進口依賴度不斷攀升。2003年全國原油進口9300萬噸,2009年增長到20379萬噸,較2003年翻一番。石油進口依賴度2004年為40%、2007年46.6%、2008年48.5%,2009年已突破50%的國際警戒線。

  與此同時,石油進口日益受到國際政治、經濟環境變化的制約,特別是國際市場能源價格波動的影響。按2009年全國進口原油2億噸和80美元的價格計算,由于價格上漲,中國進口石油相對于2000年額外支付約6100億美元(1噸大約等于6.29桶)。因此,昂的石油價格極大地推了國內各行各業的生產成本,降低了國內工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在相當程度上威脅著中國的經濟與能源安全。

  什么導致了能源消費增長

  其實,從中國能源消費的結構而言,變化不大,水電與核電比例小,石油、天然氣比重有所上升,但煤炭仍是中國大能源。

  由于技術工藝或機器設配的更新換代,第三產業煤炭消費的比重逐漸減少,已逐漸過渡到了以石油、天然氣或者電力為主。例如,第三產業中的餐飲業,由于天然氣逐漸取代了煤炭成為主要的燃料,使得該行業煤炭消費銳減。又如交通運輸業中的鐵路運輸,電力驅動的機頭代替了以煤炭為燃料的蒸汽機頭。總體來看,工業以煤炭作為主要能源的格局沒有顯著的變化。

  但是,近年來,全國能源消費年增幅竟有2億~3億噸。為什么能源消費增長如此之快?換句話說,中國經濟增長需要付出的能源代價到底有多大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規模快速擴大,這導致了能源消耗迅猛增加。總體上,1994~2007年,因為經濟規模擴張,拉動能源消耗增加20.22億噸標煤。其中,第二產業16.4億噸標煤,占80%左右,第三產業2.9億噸標煤,產業僅僅0.88億噸標煤。從平均看,因為經濟規模擴張,年均能源消耗增長1.55億噸。其中,第二產業因工業規模擴大,年均額外消耗1.26億噸標煤,第三產業年均額外消耗0.22億噸標煤,產業僅僅為680萬噸標煤。

  因此,以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的快速擴張,是中國能源消耗快速增長的主要因素。

  能源消費逐年增長的同時,能源價格也在上漲,這導致了中國經濟增長的能源成本逐年提。同樣從數據看,中國萬元GDP增長的凈能源成本呈大幅度上升,從1995年的1070.6元,增加到2007年的2472.4元,增長一倍多。

  可見,中國經濟增長對能源依賴度并沒有從根本上降低,經濟增長的能源成本因價格因素大幅提,這正是中國能源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節能的路徑

  此種情形下,中國可以選擇的節能路徑是什么?

  首先,務必提能源轉換效率。根據1994~2007年數據計算,因為能源轉換效率下降,年均能耗能額外增加800萬噸標煤。

  從能源的成因角度,能源可分為一次能源與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現成形式存在,不經任何改變或轉換的天然能源資源。二次能源是指為了滿足生產工藝和生活的特定需要以及合理利用能源,將一次能源直接或間接加工轉換產生的其他種類和形式的人工能源。

  可以說,能源轉換效率提的話,能源消費就會減少。相反,則增加能源的消耗。從研究中看,當前中國能源轉換效率沒有提,反而有所下降。

  為何在大力關停“小火電”的政策環境中,中國能源環境效率整體依然呈下降趨勢呢?從能源生產結構的角度通盤考察,可以得出合理的解釋。

  為了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并緩解關停“小火電”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實際操作中,國內普遍采取了“開大關小”政策,即關閉了小火電廠,允許地方上“大火電”項目。雖然,表面上看,“大火電”機組較“小火電”具有更的能源轉換效率,但是,如此一來,火力發電在一次能源生產中所占比重,近年來大幅度增加。

  然而,相對于其他能源,火電的能源轉換效率是處于較低水平的。其他能源,比如水電、風電、核電等,由于損失僅僅發生在輸送環節,轉換效率達90%以上。也就是說,能源生產中火電所占比例的提,無疑會降低能源的總體轉換效率。

  鑒于此,若要提能源轉換效率,不僅得靠加強管理與科學調度,減少能源運輸環節的損失,更要靠改變我國能源生產結構,加大風能、太陽能、水電、核電等清潔能源的比重來實現。

  其次,能源強度下降是當前節能的核心推動力。

  能源強度反映GDP對能源的依賴程度。能源強度下降,表明能源效率的提。如果經濟結構、產出水平等條件不變,能源強度下降會直接導致能源消費的節約。目前中國的能源強度究竟還有沒有下降潛能呢?

  根據2008年國際能源機構統計年鑒,按照2000年美元價格和當期匯率計算,中國目前的能源強度仍處于一個相當的水平。2006年中國單位GDP能耗為0.9噸標油/千美元,在主要3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倒數第4名,是平均水平的3倍、巴西的3倍、美國的4.5倍、日本的9倍。所以,以降低能源強度為當前節能的主要途徑仍有較大的空間與潛力。

  此外,從數據分析看,1994~2007年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并沒有達到節約能源的目標。特別是,2005年以來,度依賴能源的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的比重仍進一步擴大,助漲了國民經濟整體的能源需求。因此,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將是中國節能的潛在途徑。

  由是觀之,面對不斷攀升的能源價格以及日趨嚴峻的貿易摩擦與貿易保護主義,中國長期依賴出口以及能耗產業的增長模式將不得不轉變。從長遠看,加大節能技術及新能源開發的投入力度、調整國民經濟產業結構,逐漸引導經濟向第三產業縱深、特別是現代服務業拓展,是實現國家經濟與能源安全的重要保證。

上一條 上一條:石油鉆探:切勿漠視安全生產
下一條 下一條:沈陽未來十年將重點發展裝備制造業
相關新聞  節能   能源   新聞